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913557
 └●-蔚藍天-●┘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靜暮境際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沈香木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。
作者: └●-蔚藍天-●┘ 日期: 2008.10.24  天氣:  心情:



「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。」


良藥苦口利於病,良藥大多都是苦的,但是良藥才能治病;

「忠言逆耳利於行」,直言規勸的話語雖不如恭維話好聽,

卻是真正能提升自己的良藥。

就像現在所講的這些道理,都是誠直的規勸,

有些人可能聽得沒興趣,但這的確是良藥。

有些人喜歡說恭維的話,也有些人喜歡聽恭維的話,

但是這些好聽的話對自己並沒有幫助,

往往自己最不愛聽的話卻是最真實的話,

聽進去就能改善自己的行為,所以說「逆耳必是忠言」。


「改過必生智慧」,人非聖賢,誰能無過?


重要的是知過、改過,「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

勇於改過,福德、智慧就能增長;不承認自己的過失、

推諉過失才是可恥的事。很多人到處去求智慧,智慧在哪裡?

如果智慧是菩薩給的,菩薩把智慧收回去時,不就沒有智慧了嗎?

所以,智慧不是他人賜予的,智慧是本具的,這念心知過、改過,

煩惱就轉變成菩提,智慧就能增長。

世界上有三種人,第一種是先知先覺的聖者,從不造惡業;

第二種是後知後覺的菩薩,能知過、改過就是菩薩行;

第三種是不知不覺的眾生,天天在造惡業,殺生、偷盜、

放縱欲求,乃至欺上瞞下,不知悔改,

然而卻以自己只是薄地凡夫而非聖人的藉口來原諒自己,

這就是不知不覺的眾生,實在是對不起自己。

所以,要經常在這念心上用功、返照,返照就是檢討、

反省,這念心慈悲、平等、清淨、無住,一定能生智慧。

「護短心內非賢」,「護短」是掩飾自己的錯誤、缺點,

別人善意告訴你錯在何處,自己不但不檢討、反省、慚愧、懺悔,

反而生大無明、發大脾氣,這就是護短,這不是賢者的行為。

護短的人,內心是黑暗、煩惱,找不出一點光明。

懺悔能生功德、懺悔能生善法,沒有慚愧心、悔改心,哪會有善法?

所以要經常檢討自己有沒有護短,如果有,立刻要改過,改過就是菩薩,改過就能生智慧。

「日用常行饒益」,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起居作息、順境逆境、動靜閒忙,

都不要忘記上面所說的道理。什麼道理?

「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。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。」

要有感恩心,要正義、忍讓、和合、知過改過,

也就是把「對上以敬,對下以慈,對人以和,對事以真」

運用到日常生活中,饒益一切眾生、饒益道場,這是真正的菩薩行。

「成道非由施錢」,「施」有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財施是財物布施,

法施是以佛法使大眾解脫煩惱,無畏施是令一切眾生免於畏懼、害怕。

要想成就道業,除了修布施,還要有正確的知見,如果不知道在這念心上用功,

布施再多的錢也只是獲得福報,沒辦法成道。

之前講過,

韋刺史請示六祖大師:「為什麼達磨祖師說梁武帝沒有功德?」

因為梁武帝著重修福報,希望得大福報、大功德,心有所求就不清淨了。

六祖大師為了要解除韋刺史和大眾的疑惑,

特別提示「福慧雙修」,除了修布施,還要修智慧才能成就道業。

如果不了解這個道理,就會以為:「六祖大師講『成道非由施錢』,

所以我什麼福報都不修,什麼功德都不做了。」

這就又落入執一非他,不是正確的見解。

所謂「功德歸三寶,好事給大眾,壞事自己檢討」,

以佛法來說,要想成就無上道,必須漏盡煩惱、三惑永斷,

斷除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這得靠智慧、定力,

所以成道不是金錢可以換得的,不是修供養、布施就可以成就的。

但是,修行必須福慧雙修,如果不修福報,沒有福報,

處處都是障礙,還得為食衣住行煩惱,智慧和定力也很難成就。

所以要福慧雙修,不但要修福報,還要有定力和智慧才能成道。 

【圖文來自中台世界  六祖壇經 疑問品  上惟下覺 老和尚 開示 】
標籤:
瀏覽次數:126    人氣指數:4526    累積鼓勵:22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靜暮境際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沈香木
 
給我們一個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