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||||||||||
|
心詩喚語 二十四 《前一篇 | 回他的日記本 | 後一篇》 您累了嗎? |
| ||||||||||
掃地 掃地 掃心地
文/見膽法師
每日清晨,經行於鹿野園間,看見法師們專注地打掃落葉,
深刻體會到「佛法貴行,不貴不行」之真理。
所謂「掃地掃地掃心地,心地不掃空掃地」,
行者從事相上的出坡作務中,藉由掃除外在的塵垢,
進而滌濾自心煩惱垢,正是修行用功的入處。
周利槃特是佛陀的弟子,由於資質魯鈍,常受到別人的嘲笑,
所以佛陀教他於掃地時背誦「掃帚」二字。
雖是簡單的兩個字,但他卻記前忘後、記後忘前,
想到「掃」就忘了「帚」,想到「帚」就忘了「掃」,
因此苦惱不堪。於是佛陀慈悲地告訴他:
「『掃帚』的意義就是去除塵垢。
想想看,你誦『掃帚』二字的目的是什麼呢?」
周利槃特依佛陀的教導思惟著:
「什麼是塵垢呢?灰土瓦礫是塵垢;什麼是去除呢?
去除就是清淨。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們,
除了掃除外面的塵垢外,還要去除心當中的塵垢,
煩惱除盡,智慧自然就會開顯。」
周利槃特就這樣不斷地重慮緣真,最後一念相應慧,
終於證得阿羅漢果。
《大智度論》云:「一心正念,速得道果。」
只要我們安住正念,即使外表看起來極為平常的掃地工作,
也能成為平凡中的不平凡。有一天,佛陀走在逝多林中,
看到滿地的落葉,所以希望藉此因緣,讓大家廣修福德,
種清淨因,於是拿起掃把準備掃地。
弟子們心想:「出家修行是以佛身為己身,
佛陀處處以身作則,他的一舉一動背後都富有深義,
所以我們應該隨即跟進。」於是大家馬上拿起掃把,
跟著佛陀一起掃地。
慈悲的佛陀應機施教說:「掃地可以獲得五種最勝利益:
一、使自心得清淨。二、使他人得清淨心。三、令諸天歡喜。
四、種下正業之因。五、此生結束後生往天上。」
大眾聽完佛陀開示,沒想到像掃地這麼平凡的事,
都能有這麼殊勝的功德,於是滿心歡喜掃除地上的塵垢,
使它回復原本的清淨。如果我們能以清淨心掃地,
所獲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議。為什麼可以獲得福德呢?
《金剛經》云:「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。
所謂不住色布施、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
須菩提,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何以故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」
諸菩薩以真空妙有心、不動心、智慧心、無住心勤修六度,
萬行具足,所以感召福德莊嚴。
六度者,一布施、二持戒、三忍辱、四精進、五禪定、六智慧。
所以我們以時間及體力掃地是布施,
掃地當下身口意三業清淨是持戒,
能夠不畏風吹日曬及體力的消耗是忍辱,
身心不懈怠地在掃地這件事上是精進,一心專注是禪定,
修善法不執著善法,最後無住生心是智慧。
因此,以菩薩六度之因心掃地,必能獲福深廣。
佛法有事有理,出坡作務外修事相上的有漏善是福德,
內證佛性無漏智才是功德。唯有福德、功德兼具,事理一如,
才是出離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作祖之道。
除此,我們還要廣行菩薩道,進一步發願回向:
「掃除塵垢,當願眾生,眼根清淨,常登覺地。
淨除心垢,當願眾生,永斷習氣,一塵不立。」
如此以願導行,不僅自利,亦能利他,
必能回歸清淨自性,成就莊嚴淨土。
標籤:
瀏覽次數:103 人氣指數:3503 累積鼓勵:170 |
切換閱讀模式 |
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
檢舉
|
|
心詩喚語 二十四 《前一篇 | 回他的日記本 | 後一篇》 您累了嗎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