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值服務
住戶搜尋
心情貼
直播
感興趣
手機交友
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?
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?
馬上進入公寓和
10,542,578
個住戶交朋友~
最新留言
想聊天
對我感興趣
互相感興趣
想約會
逗一下
日記留言
紅包抽抽樂!小資變土豪!
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!
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
檔案狀態:
住戶編號:
1263555
忠男.健康快樂!
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吃不到雞蛋怎麼辦?健身這樣補充
《前一篇
回他的日記本
後一篇》
台人1習慣難逃洗腎!「10大傷
切換閱讀模式
回應
給他日記貼紙
給他愛的鼓勵
檢舉
檢舉原因
此為詐騙帳號
此為廣告帳號
此為援交帳號
他未滿18歲
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
其他
篇名:
淺談六祖惠能大師的「自性」說
作者:
忠男.健康快樂!
日期: 2023.07.29 天氣:
心情:
淺談六祖惠能大師的「自性」說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在五祖半夜三更,為其解說『金剛經』開悟時,感嘆說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!何期自性本不生滅!何期自性本無動搖!何期自性能生萬法!」
文:編輯部出處:活動報導期數:269期2012年8月刊
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在五祖半夜三更,為其解說『金剛經』開悟時,感嘆說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淨!何期自性本不生滅!何期自性本無動搖!何期自性能生萬法!」翻成白話,大意為:「哪裡會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呀!哪裡會想到自性是本無生滅的呀!哪裡會想到自性本無動搖呀!哪裡會想到自性能生萬法呀!」 當其在十五年後,開啟法宴,講經弘法,為眾破迷開悟時,始終強調「自性自度」。他說了許多為後世傳頌的法語,在在處處都強調修行從「自性」下手,茲大略列舉如下:
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緣心迷,不能自悟。
佛性本無差別,只緣迷悟不同。
世人終日口念般若,不是自性般若,猶如說食不飽,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。
一切般若智,皆從自性而生,不從外入。
不悟,即佛是眾生,一念悟時,眾生是佛。故知萬法盡在自心,何不從自心中,頓見真如本性。
識自本心,即本解脫,若得解脫,即是般若三昧。
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。
自性建立萬法是功,心體離念是德。
自性迷即是眾生,自性覺即是佛。
善知識,何名禪定?外離相為禪,內不亂為定。外若著相,內心即亂,外若離相,心即不亂。本性自淨自定,若見諸境不亂者,是真定也。
心地無非自性戒,心地無癡自性慧,心地無亂自性定。
自性三寶─佛者,覺也;法者,正也,;僧者,淨也。自心歸依覺,邪迷不生,少欲知足,能離財色,名兩足尊。自心歸依正,念念無邪見,以無邪見故,即無人我、貢高、貪愛、執著,名離欲尊。自心歸依淨,一切塵勞、愛欲境界,自性皆不染著,名眾中尊。
六祖惠能大師認為「自性自悟」是修行唯一的一條路,他認為:三世諸佛,十二部經,在人性中本自具足,不假外求,唯須自悟,但需求善知識指示方見。在『壇經‧懺悔品』裡,開示道:「善知識,心中眾生,所謂邪迷心、誑妄心、不善心、嫉妒心、惡毒心,如是等心,盡是眾生,各須自性自度,是名真度。」又「何名自性自度?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,將正見度。即有正見,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,各各自度。邪來正度,迷來智度,惡來善度,如是度者,名為真度。」
那麼,「自性」是什麼?在『壇經‧付囑品』裡,提到:「自性能含萬法,名含藏識,若起思量,即是轉識,生六識,出六門,見六塵,如是一十八界,皆從自性起。」所謂「含藏識」依字義來看,是指人的如來藏識,或稱為阿賴耶識,意即第八識。在雲老和尚著的「惠能大師集」第153頁,提到「如來藏與阿賴耶識」謂:『….如來藏中,一切業力種子乃無始以來造作而成,因之覆蓋真如,所顯現者,在在都是無明煩惱;但業力種子,非是如來藏識,故唯識學裡謂「阿賴耶識,本自清淨」,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識。』吾人皆知阿賴耶識含藏無始以來種種善惡業等種子,只因煩惱塵垢所染,並非阿賴耶識本來面目,亦含藏成佛的如來種子,故也稱「如來藏」。
在『壇經‧機緣品』裡提到:「自性具三身,發明成四智,不離見聞緣,超然登佛地。」意指人的自性具有三身即「清淨法身、圓滿報身、千百億化身」,「清淨法身」是指人的本性是清淨的,「圓滿報身」是指智慧,能念念圓明、念念自見;「千百億化身」是指人的行為,一念思量,名為變化。念惡化為地獄,念善化為天堂,慈悲化為菩薩,智慧化為上界,不思萬法,性本如空。
成就菩提道果必須具足此三者,即此是修行下手處,但不能離開轉識成智的過程,即『壇經‧機緣品』裡的偈:「大圓鏡智性清淨,平等性智心無病,妙觀察智見非功,成所作智同圓鏡。五八六七果因轉,但用名言無實性。」及「三身元我體,四智本心明,身智融無礙,應悟任隨形。」依六祖的見地,亦即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,轉六識為妙觀察智,轉七識為平等性智,轉八識為大圓鏡智;迷為識,悟則為智,修行不外從「意識」來轉。
六祖在『壇經‧般若品』裡提到:「凡夫即佛,煩惱即菩提。前念迷即凡夫,後念悟即佛。前念著境即煩惱,後念離境即菩提。」因為「如來藏」含藏有成佛的種性,雖然六祖說:「凡夫即佛,煩惱即菩提。」但得待清淨後才能成佛,煩惱也得透過「轉識」方能見菩提。
六祖所說的「自性」雖含藏萬法,若沒有透過去蕪存菁的過程,佛性便無法顯現;所以,「自性」不能當作「佛性」來解釋,亦即頓悟還須漸修,才有得菩提、證清淨法身、成佛道的機會。
人人本具佛性,不待修便有,若沒有機緣顯現,等同無,舉例來說:生長在犯罪世家的孩子們,也許終其一生都在以犯罪為常的環境裡,沒有機會培養「佛性」,「佛性」顯現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。那麼,「凡夫即佛」的事實,也就只存在於有緣修學佛道者的認知了,若有緣學佛者,執持「凡夫即佛」的事實,卻不肯修行,凡夫便永遠是凡夫而已。
六祖說: 「凡夫即佛」其意是指:人人皆具有佛性,皆有成佛的可能;「煩惱即菩提」其意是指:轉煩惱方證菩提。所以,六祖開示:「無相懺」及一行三昧、一相三昧的修行法要,就是在教導修行從身心的貪嗔癡及我執裡去修正,這在『壇經』裡是處處可見的,絕不是不經過修行便可成佛的,六祖所稱的「自性」也絕非一般所說的就是等同於「佛性」,其理甚明。
回列表頁
標籤:
瀏覽次數:
454
人氣指數:
854
累積鼓勵:
20
切換閱讀模式
回應
給他日記貼紙
給他愛的鼓勵
檢舉
檢舉原因
此為詐騙帳號
此為廣告帳號
此為援交帳號
他未滿18歲
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
其他
給本文愛的鼓勵:
最新愛的鼓勵
給本文貼紙:
得到的貼紙
得到的貼紙:
給本文貼紙
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
吃不到雞蛋怎麼辦?健身這樣補充
《前一篇
回他的日記本
後一篇》
台人1習慣難逃洗腎!「10大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