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吵架確實幼稚】 | 淡如看人生 | 吳淡如
朋友家的小男孩到我家玩。他和我們家小女孩差不到一歲,一樣「幼稚」。
兩人很期待相見,不過,偶爾也會有「小規模」的推扯。
兩人都不是屬於暴衝型,所以我們頂多要先出手者先道歉。
吃完飯,我問他們要不要吃蛋糕。怎麼也想不到這也可以吵。
「不要!」我家小女孩不愛吃甜軟食物。
「要!」
「不要!」
「要!」然後,兩個人把聲音越拉越高,越說越大,重覆了高達十二遍!兩人嚷得面紅耳赤。
然後,我笑了。他們才停止,呆呆看著我。没兩分鐘,又手牽手去玩了。
我笑的是,一個要吃,一個不吃,各行其是,有什麼好吵的,一點也没衝突。兩人吵起來只是因為不甘示弱。
人們吵架,往往不是因為剛開始那件事真的很嚴重,而是在「溝通」過程中,開始對對方的態度或語氣有意見。最後氣的不是原來的事,而是因為被挑釁的感覺實在不舒服。
吵架有益感情?我其實不贊同,明明可以好好講,卻要常吵起來,必然是因為某些態度一直在激怒別人。
人們吵架的狀況,都很像幼兒。幼兒一次比一次大聲,希望能用聲音壓倒別人!而成人們因擅長語言,吵架方式會變成辯論,筆戰,明嘲暗諷,事實上本質並没什麼不同。最後,恨因過程中彼此的不斷得罪而加深,忘了為何而吵,火爆味一次比一次濃。就算是情人,也會漸漸因此不愛了。
很幼稚,不是嗎?而幼兒還比我們強。因為兩人還不會說道理,所以只能拼了命比聲,不懂也不會做進一步的語言攻擊,没有遭到什麼心靈或自尊的傷害,過了一分鐘就盡釋前嫌。大人没這麼簡單,一吵就變得明槍暗箭冤冤相報何時了。
一件小事,讓我有奇妙轉變。那天我接獲一位友人的信件,他認為我在節目中說的故事在影射他,寫了千言書來責備我,信中充滿火藥味,更夾著強酸味。我收到信,對他的自行對號入座也不高興,我認識的那行業的人並不只他一個。我心裡懷疑他是精神有問題,回了幾句,也没客氣到哪裡去。
當我感覺我自己也很幼稚的變成想要「以暴止暴」之後,我重發了一封信,跟他道歉。「我真的不是在說你,但你的確因為我說的故事而不高興,讓你心情惡劣,我確實該道歉!」
人,還真永遠不用期待別人先行轉變態度。不多久,他也善意的回信,說自己想太多了,一時氣憤,希望不要損傷友誼。
很感謝這二位「黃口小兒」教我的事理。
是的,任何吵架都是幼稚,氣勢和口才壓過一個人,難道就會讓人心服?吵架,原是未脫離幼兒期。
我們總可以找到別的方法。如果目的不是「一刀兩斷」,期待的不是「多一個仇人」,那麼,千萬別吵架。